杭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:
一、源于姒姓,是大禹的后代,以国名为氏
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(今浙江绍兴)大会天下诸侯。治水大业完成后,那里留下很多船只,他把这些船只交给他的一个儿子管理,并将他封在全航这个地方,建立了余航国(今浙江余杭)。后来,其子孙就将“航”去舟加木写成“杭”,并自称为杭氏,世代相传,就形成了今天的杭氏。
二、源于抗姓,属于改抗姓为杭姓
汉代东乡侯、长沙太守杭徐,本姓抗,因古代“杭”、“抗”二字通用或同义,他的后代子孙便以杭为姓,称杭姓。
三、源于姬姓
1.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亢父之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战国策·齐策》的记载,春秋时期,鲁国有个贵族受封于军事要地亢父(今山东济宁),世称其为“亢父”。亢父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,称亢父氏,后以通假字分衍为单姓亢氏、伉氏、抗氏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由于“杭”、“抗”、“亢”、“伉”四字通假,因此亢父的后裔子孙也有称杭氏者。
2.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据史籍《元和姓纂》记载:“三伉氏,春秋时卫邑也。抗氏,魏国三伉大夫之后,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。”三伉,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沙店一带。据典籍《说文解字》中的注释,古代“杭”、“抗”、“亢”、“伉”四字通假,因此三伉大夫的后裔子孙也有称杭氏者。
四、源于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
1.据史籍《黑龙江志稿》、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蒙古八旗姓》记载:
蒙古族哈勒斌氏,源出蒙古新巴尔虎氏族,世居巴尔古(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地区)。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HalbinHala。清朝中叶以后,蒙古族、满族哈勒斌氏多冠汉姓为杭氏。
蒙古族杭津氏,世居察哈尔(今河北张家口一带,包括河北、内蒙乌兰察布盟、锡林郭勒盟一部、山西部分地区)。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HangginHala。清朝中叶以后,蒙古族、满族杭津氏多冠汉姓为杭氏。
蒙古族杭噶坦氏,亦称杭阿覃氏,世居罗和迈兰(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草原东北部与辽宁交界处)。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,满语为HanggatanHala。
2.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满族杭佳氏,亦称杭锦氏,满语为HanggiyaHala,世居哈达(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),后多冠汉姓为杭氏。
满族章佳氏,亦称张佳氏、张家氏、斋佳氏,满族自称其为以地为氏,满语为JanggiyaHala,世居章佳(今辽宁新宾老城章京河畔)、长白山俄穆和都鲁(今吉林敦化)、费雅郎阿(今辽宁新宾)、马尔墩(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)、宜汉阿拉(今辽宁新宾)、辉发(今吉林柳河、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,桦甸、辉南一带)等地。后有蒙古族、锡伯族引为姓氏者,蒙古族章佳氏世居扎鲁特、归化城、土默特。后多冠汉姓为杭氏、张氏、尹氏、章氏、车氏、英氏、宁氏等。
3.源于维吾尔族,高昌回鹘王火赤哈儿的斤之后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主要分布于安徽无为、庐江二县。古居于火州城。至元二十年(1283)哈密力失守,火赤哈尔战败身亡。国灭,其子纽林的斤奉旨迁往关内,世袭亦都护,官居要职。长子钮林的斤承袭亦都护位,封绶高昌王金印,生三子,皆袭高昌王爵;次子朵尔的斤,官至中书省右丞相,追封荆南王,生六子皆显宦,次子名子用不花。子用不花,又名杭子用,官至福建行省平章,因父曾任浙江省丞相,遂以杭为姓。
综上所述,杭姓的起源具有多元性,既包含古代汉族的封国和官职因素,也融入了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过程。这些不同的起源共同构成了杭姓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