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其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以下是主要的几种:
一、源于姬姓
1.康叔封后裔:
据《姓苑》《元和姓纂》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等记载,康姓最早出自姬姓,是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姬叔封的后裔。姬叔封在武王取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(今河南禹县),因此被称为康叔封。武王死后,成王嗣位,蔡叔、管叔、霍叔三监联合武庚和东夷族反叛,周公旦平叛后,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颇有贤名的康叔,改封其为卫君,建立卫国(今河南淇县),故康叔又称卫康叔。康叔治理殷民有功,被举为周朝司寇,死后被谥号为“康”,其后裔便用封邑及谥号“康”为姓,是为河南康姓,史称康姓正宗。
2.东周定王同母胞弟刘康后裔:
另一支姬姓康氏源于东周定王同母胞弟刘康,“康”为其名,后世子孙取其名为姓,也称康氏。这一支距今也有2600年历史。
二、源于古代少数民族姓氏
1.康居国王子后裔:
据《梁书》《唐书》记载,汉朝时西域有康居国,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管理各种事务,康居国派王子在河西应诏,因滞留在当地沦为平民,后来就用故国名中的“康”作为姓。这一支后裔有居祁连山北昭武城者,支庶分王各地,故有昭武九姓之称。如汉有康孟详、唐有康谦都是康国人,是为甘肃康姓。
2.突厥等少数民族:
据《隋书》记载,突厥等少数民族中亦有康姓。这些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融合过程中,部分族人采用了康姓。
三、源于匡姓所改
据《宋史》记载,宋太祖名赵匡胤,姓匡的人为了避讳就改姓主。到了政和年间,因为普通人姓主有犯上的嫌疑,因此又改姓康。是为河南康姓中的一支。
四、康姓的迁徙与分布
康氏最早的发源地是康叔被封的卫国,在今河南省的东部、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一带。自秦代开始,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,以致后来在陕西、山东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。魏晋之际,又有河西康氏迁入蓝田(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)。至唐代,康姓已散居今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西、河北、安徽等地。康姓南迁始于三国以前,唐初又有康姓渡江南迁到江苏、浙江一带。明代时,江西泰和、湖南邵阳、广东顺德等地均有康姓人物载入史册,说明康氏分布地更为广泛。从清代开始,闽、粤康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,后又有移居海外者。
综上所述,康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广泛分布的姓氏,其起源和来历多种多样,涵盖了姬姓后裔、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以及匡姓所改等多个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