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姓的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以下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文献整理的几种主要观点:
一、源自夏朝防风氏
防风氏部落:帝舜时期,在浙江武康地区活跃着一支防风氏部落,釐姓,守封、嵎二山。夏朝初,防风氏国君为禹所杀,部落向北迁移。
汪芒氏:商朝时,防风氏部落的后代被称为汪芒氏,也称汪罔氏,改姓漆。到了周朝,部落已北移山东融入长狄之中。春秋时期,在鲁北博兴建立鄋瞒国,也叫长翟。汪芒氏之后裔以汪为氏,漆姓汪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。
二、源自姬姓
鲁国后裔:商末周文王占领河南鲁山的古鲁国,封给周公旦之长子伯禽。周武王灭商后,委派鲁伯禽东征商的盟国徐、奄十七国,讨平后,命伯禽长驻奄地,即今山东曲阜,鲁国由河南鲁山移封山东,成为春秋时东方强大的诸侯国。
公子汪后裔:传至鲁成公(前590\~前573年在位),已进入春秋后期,其庶子公子汪食邑平阳,即今山东新泰县西北,其子汪诵以父之字为氏。姬姓汪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。
三、源自赢姓
秦国支庶:西周时,汪为秦国支庶所封的侯国,故城在今陕西澄城,近山西临猗西南临晋古城。直到战国时,汪国还存在。公元前430年魏文侯伐秦,驻临晋,汪国可能在此时灭于魏。子孙以国名为氏,这支赢姓汪氏的历史至少也有2400年。
四、外族改姓
金国女真族:北宋时,金国女真族中的古里申氏、汪古氏等氏族改为汉姓汪。
元朝汪古部:元朝时,汪古(亦作黄掴、雍古)部人进入中原后以汪为姓。
清朝满洲人:清朝时,满洲人有汪姓,为汉人入旗满化。满洲八旗中的瓜尔佳氏、完颜氏等氏族也有改姓汪者。
综上所述,汪姓的起源具有多元性,既有源自古代华夏民族的防风氏、姬姓和赢姓等支脉,也有外族加入汪姓群体的历史事件。这些不同的起源和来历共同构成了汪姓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