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姓是一个中文姓氏,其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源自国名
隋唐时期,西域有一个农牧业国家名为米国,位于现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西南。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汉朝时被匈奴攻击,后来逐渐向中国迁移。到了唐朝,米国人作为中国的附庸国,进一步内迁中原,并在中原地区世代繁衍。他们以国名为姓氏,后来就形成了米氏。这一说法在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等古籍中有所记载。
二、源自芈姓
据《姓氏考略》等古籍记载,宋代的著名书画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期楚国后裔,本姓芈,后来改为同音字米。芈姓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的姓氏,后来楚国灭亡后,芈姓子孙为了避祸或书写方便等原因,改为同音字米。此外,也有说法认为米姓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,因芈与米同音而改为米姓。
三、其他来源
除了以上两种主要说法外,米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。例如,阿拉伯名“米纳勒”的“米”也是米姓之源。此外,在元代时期,有名叫米开庵的边帅,他是山西省大同府的回回人。后来,他归附明太祖,并被调任福建邵武卫。年老辞官后,他定居邵武,成为福建省米姓回族先祖。
四、米姓的分布和名人
米姓人口在中国分布较广,但主要集中在湖南、河北等省份。在全国形成了以湘、渝、豫、冀为重心的米姓分布区。米姓历史人物众多,如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米芾,他的书法与苏轼、黄庭坚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大家”。此外,还有明代书画家米万钟、清代诗人米肇灏等。
综上所述,米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样性,主要包括源自国名、源自芈姓以及其他来源等多种说法。这些说法在历史文献和古籍中都有所记载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