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姓氏,其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以下是对伏姓起源和来历的详细归纳:
一、主要起源
1.源自风姓,伏羲氏后裔
伏姓源于上古太昊年间伏羲氏的后裔。伏羲氏,又称宓羲,是古代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,被尊为“三皇”之一。他的后代中,有人以“伏”作为自己的姓氏,从而形成了伏姓。
2.帝王赐姓
在北周时期,有个人名叫侯植,他武艺绝伦,跟随魏孝武帝西迁,并深得宠幸。因此,他被赐姓为侯伏氏。后来,侯伏氏的后代又从孝文帝大破沙苑,再次受赐姓为贺屯氏。于是,侯植的后人便形成了侯伏氏和贺屯氏两支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两支的后人都逐渐改为了伏姓。
3.源自鲜卑族
伏姓还源于汉朝时期的鲜卑拓跋氏族乞伏部。这是一个以部落名称为氏的姓氏,后来逐渐演变为伏姓。
4.源自其他民族改姓
在南北朝时期,西羌伏侯龙氏部落、匈奴阿至罗国国王阿伏至罗印宿白怀的后代,以及上官、欧阳等姓氏的部分族人,也由于各种原因改为了伏姓。
二、迁徙与分布
伏姓的迁徙和分布涉及大江南北,其子孙后代广泛分布在各地。虽然伏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,但它仍然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姓氏。
三、著名人物
伏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,如:
1.伏胜:字子贱,汉朝时济南人,是伏羲的后裔。他原为秦国的博士,世称伏生。汉文帝时,他因年迈不能行走,文帝便派太常事史掌故晁错前往求教《尚书》。伏胜口述《尚书》29篇,由晁错记录下来,成为今文《尚书》的传世之本。伏胜还撰有《尚书大传》,成为文学派的开山祖师。
2.伏湛:字惠公,琅邪东武人(今山东诸城),东汉光武帝宰相。他是伏胜的后代,自幼传承家学,教授门生数百人。他在光武帝建武年间以名儒旧臣被征拜为尚书,典定旧制。后来,他任大司徒,封阳都侯,任相秉节持重,颇有风范。
3.伏恭:字叔齐,也是琅邪东武人(今山东诸城人),东汉明帝宰相。他在建武年间任剧县令、常山太守等职,为官公正廉洁并以施惠政办学校闻名。后来,他迁任太仆、司空等职,以病辞相。
此外,还有伏滔、伏曼容、伏恒、伏挺等南朝时期的著名官员和学者,以及伏龙等近现代人物,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
综上所述,伏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姓氏,其起源和来历多种多样。伏姓的后代子孙广泛分布在各地,并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