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其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以下是主要的几种:
一、黄帝后裔说
1.有熊氏之后:黄帝,号轩辕氏,又号有熊氏,其后代中有的以“熊”为姓。黄帝生于寿丘,长于姬水,居轩辕之丘,建都于有熊(今河南新郑),故有此称。
2.芈姓之后:据《世本》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及《元和姓纂》等所载,黄帝七世孙有季连,为芈姓,其后裔有鬻熊者,乃周文王之师。鬻熊的曾孙熊绎以王父(祖父)的字为氏,称熊氏,这是楚国王族的姓氏。
二、少数民族汉化改姓
苗族、普米族、傈僳族、四川及甘肃地区的白马人,以及今布依、彝、满、蒙古、瑶、阿昌、壮、土家等民族中,均有以熊为姓者,这主要是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所致。
三、得姓始祖
鬻熊被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。他是商末人,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,曾为周文王之师,被封为护国侯。其先祖为黄帝,黄帝子昌意生颛顼,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,鬻熊为季连之裔孙。鬻熊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,称熊氏。西周成王时,封熊绎在荆楚,建立楚国,建都于丹阳(今湖北秭归东南)。
四、迁徙分布
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,即今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省,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。其后,熊姓子孙逐渐迁徙到全国各地,并有融入其他少数民族者。如今,熊姓分布以湖北、江西、四川、湖南等省为多,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66%。
综上所述,熊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元性,既包括了黄帝后裔的古老传承,也包括了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的融入。这些不同的起源和来历共同构成了熊姓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