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,以下是屈姓起源和来历的详细分析:
一、主要起源
1.黄帝后裔狂屈竖:
屈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起源于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,以先祖名字为氏。狂屈竖为黄帝属下武将,后在平定蚩尤之乱时立有大功,其后裔子孙称屈氏。
此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ué(ㄑㄩㄝˊ),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。
2.夏王朝时期的屈骜:
屈骜亦称大廉侯,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,建有屈骜城。后被夏王启讨伐所灭,其后裔子孙时代一直称屈氏。
此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(ㄑㄩ)。
3.春秋时期楚国莫敖的封地:
春秋时,楚武王的儿子瑕,官至莫敖,位于令尹之下。楚武王封瑕于屈地(今湖北秭归),并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,故史称屈瑕,或莫敖瑕。其后裔子孙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,称屈氏。
战国时,屈氏、景氏、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最有势力的三个氏族大宗,其屈氏族人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屈原。
此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(ㄑㄩ),并称屈氏正宗。
二、其他起源
1.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封地:
屈,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所驻守、居住之地,出产良马。后该支屈氏族人改为汉字单姓屈氏。
此支屈氏正确读音作Jué(ㄐㄩㄝˊ)。
2.鲜卑族汉化改姓:
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,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阳后,将代北鲜卑复姓屈男氏、屈突氏、屈侯氏等氏族部落的族人姓名,均改为汉字单姓屈氏。
此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(ㄑㄩ)。
3.突厥族汉化改姓:
出自蒙古汗国时期乃蛮部屈出律,其后裔子孙在元、明时期汉化称屈氏。
此支屈氏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伊宁、阿克苏、喀什一带地区,正确读音作qū(ㄑㄩ)。
4.满族汉化改姓:
据史籍记载,满族屈佳氏,满语为Ciugiya Hala,祖先原为汉族,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,融入鲜卑,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,世居辉发(今吉林柳河、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,桦甸、辉南一带),后多冠汉姓为屈氏。
此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(ㄑㄩ)。
5.蒙古族汉化姓氏:
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后代,史料载有蒙古帝国时期,窝阔台汗敕封四子哈喇察尔扎尔台(屈术)的墓碑,其后代也在陕西省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繁衍,形成屈姓家族。
三、迁徙与分布
屈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,但分布广泛,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次迁徙和融合。
综上所述,屈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,涵盖了黄帝后裔、夏王朝时期、春秋时期等多个历史时期和多个民族。这些起源和来历共同构成了屈姓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