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姓的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观点:
一、源自上古时期
一种说法认为,支姓起源于上古时期,尧舜时已有支姓。据《高士传》记载,尧舜两帝前后各以天下让支父,但支父并未接受,并表示自己有疾病需要治疗,无暇管理天下。尽管支父的后裔在史书中并不显眼,但支姓的存在却由此可溯。
二、源自姬姓
另一种说法认为,支姓源自姬姓,是周朝王族的后代。据《路史》记载,周代王公、诸侯后的支子,一部分后人有以支为姓。在周朝的宗法制度下,嫡长子及继承先祖嫡长子的被称为“宗子”,而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则被称为“支子”。这些支子在分封时,有的以支为姓,从而形成了支姓。
三、源自西域部族月支人
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支姓源自古代西域部族月支人的后代。月支国是秦汉之际位于西域的一个小国,其部族游牧于敦煌、祁连之间。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,月支国遭到匈奴的攻击,大部分西迁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,称为大月支;少数则进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,称为小月支。后来,这些月支人入中原定居,并以国名中的“支”字为姓。
四、其他说法
此外,还有说法认为支姓源自子姓,即尧舜时叫支父的人的后代子孙以支为姓;也有说法认为支姓源自夏王朝时期大夫郭支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但这些说法在史籍中的记载相对较少,且缺乏确凿的证据来支持。
综上所述,支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样性。无论是源自上古时期、姬姓、西域部族月支人还是其他说法,都反映了支姓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发展。如今,支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,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