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人物,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包姓历史名人:
1.包拯(999年\~1062年):
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肥东)人,北宋名臣。
以廉洁公正、立朝刚毅著称,不附权贵,铁面无私,且英明决断,敢于替百姓申不平,故有“包青天”及“包公”之名。
累迁监察御史,曾建议练兵选将、充实边备。历任三司户部判官,京东、陕西、河北路转运使。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,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。改知谏院,多次论劾权贵。授龙图阁直学士、河北都转运使,移知瀛、扬诸州,再召入朝,历权知开封府、权御史中丞、三司使等职。
嘉祐七年(1062年),包拯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孝肃”,后世称其为“包孝肃”。有《包孝肃公奏议》传世。
2.包融:
约生活于唐代开元年间(695年\~764年),汉族,润州延陵(今江苏省丹阳市)人,唐朝著名诗人。
开元初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张若虚皆有名,号“吴中四士”。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,迁集贤直学士、大理司直。
其子包何、包佶,世称“二包”,各有诗集传世。
3.包佶:
字幼正,润州延陵县(今江苏省丹阳市)人,唐代诗人、大臣,包融之子。
天宝六年(747年)进士及第,累迁谏议大夫。大历年间任度支郎中,党附于宰相元载,出贬岭南。
唐德宗即位后任江州刺史,授检校太常少卿、江淮汴东盐铁使。晚年因病辞官,贞元八年(792年)卒于故里。
4.包弼臣(1831年\~1917年):
名汝谐,字弼臣,晚年号谷叟,又号笔公,四川南溪人,祖籍福建上杭。
清同治丁卯年(1867年)举人,1905年(光绪三十一年)被推升到绥定府任教授。
晚清书法大家、画家,自创了一种将北碑与南帖熔为一炉独树一帜的“包体字”,自成一格,对后来者影响甚巨。
曾任盐源训导、邛州学政、资州学政长达20多年,培养出大批人才,清代蜀中唯一的状元骆成骧即出其门下。
5.包泽:
(1449年\~1505年)明人,字民望,号东川。
6.包涛:
清浙江钱塘人,字春河,号梅屿。雍正二年进士,授刑部额外主事。历任刑部云南司郎中、甘肃平凉知府、云南路南州知州。有《说书旁见》、《三才备考》、《邶鄘卫三风诗意》等著作。
7.包拯长子包繶(1033年\~1053年):
生母董氏,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。崔氏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。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,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,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长寺太祝,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。
此外,包姓历史上还有包瑜、包福、包扬、包万有、包信和等众多杰出人物,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为包姓增添了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