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姓氏之一,其起源多元,既有汉族古姓演变,也有少数民族改姓,以下是详细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脉络:
一、汉族起源
1.黄帝后裔,姞姓分化
上古姞姓:黄帝之子中有“姞姓”,为黄帝赐予的十二姓之一(《国语·晋语》载)。
简化演变:西周时期,“姞”姓分支逐渐简化为“吉”姓(“姞”去“女”旁为“吉”),成为吉姓核心来源。
代表人物:
吉光:传说中黄帝的造车工匠,被奉为吉姓始祖之一。
吉甫(尹吉甫):西周贤臣,《诗经·大雅》中“烝民”篇的作者,其后代以“吉”为氏。
2.以国为姓
吉国:商周时期存在吉国(今河南沁阳一带),国灭后子民以国名为姓,融入吉姓主流。
3.官职、封地得姓
“吉官”后代:周代掌管占卜、祭祀的官职“吉师”,后代以官名为姓(较罕见分支)。
二、少数民族改姓
1.满族
满族姓氏“吉尔杭阿氏”“吉噜氏”等,清末民初汉化时改为单姓“吉”。
代表家族:辽宁沈阳、吉林长春的满族吉姓家族。
2.蒙古族
蒙古族姓氏“吉如兀德”“吉雅德”等,在元明清时期融入汉族后简化姓“吉”。
3.回族
部分回族取经名“吉哈德”(意为“奋斗”)首音为汉姓“吉”,集中于宁夏、甘肃等地。
4.其他民族
彝族、土家族、傈僳族等亦有吉姓,多因明清“改土归流”政策或文化交流改汉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