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姓是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,其起源和来历有多种说法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源于嬴姓
据史料记载,梁姓源于嬴姓,出自少昊氏裔孙伯益之后裔的封地夏阳梁山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,善于养马,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,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。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,被称为秦嬴。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的大夫,奉命征讨西戎,不幸被西戎所杀。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,终于打败西戎,收复了失地。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(今陕西省韩城县南),建立了梁国,称梁康伯。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,改称梁地为少梁。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就以国名为姓,即梁氏。
二、源于姬姓
1. 出自东周时期周平王之子姬唐的封地南梁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东周初期,周平王姬宜臼有个儿子姬唐被封在南梁(今河南汝州),后被楚国所吞并,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,是为河南梁氏。
2. 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文侯少子毕的后裔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战国初期,为躲避秦国的威胁,魏惠成王魏罃于周显王姬扁八年(公元前361年)迁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从此“魏国”亦被史家称为战国之“梁国”,魏惠成王又被称为梁惠王。魏国在秦王赢政二十二年(公元前225年)为秦国所灭,其后裔子孙以居邑名称为氏,即梁氏。
3. 出自周宣王牧正的役人梁鸯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这部分梁氏族人后来能征善战,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,形成著名的安定乌氏县梁氏。
三、源于少数民族改姓
1. 回族:北宋神宗熙宁年间(1068\~1077),曾有一名骨伤外科医学者由古波斯(今伊朗)来华,并被朝廷聘为了护驾金疮科御医。宋神宗特别赐给他汉名为梁柱,于是后人都称他为“梁接骨”,梁柱后裔子孙也改为梁氏。
2. 鲜卑族: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代北三字姓“拔列兰”氏,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,定居于中原,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。
3. 匈奴族:出自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梁国儿,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。五胡十六国时期,后秦国有一位著名的将领梁国儿,出自匈奴族独孤部,原名待考,史籍称其为“西胡人”。在梁国儿的后裔子孙中,皆以先祖得赐之姓为姓氏,世代称梁氏至今,是为陇西天水梁氏。
4. 羌族:南北朝时期的梁懃(又作梁勤,误为梁勒),在史籍《北史》上记载为“梁懃”。五胡十六国时吐谷浑强盛,威逼其部,遂联合附近诸羌部,建宕昌羌国,称王。其后裔子孙,大多称梁氏,后逐渐融入汉族。
5. 氐族: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宕昌羌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氐族是西夷民族的别种,汉籍中号曰“白马”,在民族融合中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文化,取汉姓梁氏的人为数不少。
6. 蒙古族:这个家族的先祖为孛尔只斤·也先帖木儿,是元世祖孛尔只斤·忽必烈的孙子,先出任云南王,后来又改封为营王,其后裔子孙中有改为梁氏的。不过,也有说法认为,这个家族的先祖为孛尔只斤·也先帖木儿是元世祖孛尔只斤·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,汉名史彦昌,其后裔子孙演变为蒙古族梁氏大家族。
7. 朝鲜族:属于本土氏族改姓,起源于古耽罗(朝鲜半岛南部海域之济州岛的古称)开国始祖良乙那,后改姓梁。韩国梁氏主要分为南原、济州两派,共十一本贯。
四、源于职业
梁姓还出自两周时期围梁以鱼的渔民,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。在典籍中,“梁”就是指架在河流上的桥,给百姓带来很大便利。“梁”字除了有桥梁的含义之外,在古代还有河堤、围堰的意思。因此,在古代的近河、湖、泽、湾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中,有许多人皆以“梁”为姓氏,世代称梁氏。
综上所述,梁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,涵盖了古代封国、封邑、职业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多个方面。这些不同的起源和来历共同构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梁氏家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