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姓的起源和来历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:
一、源于子姓
1.商朝后裔:梅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弟梅伯的后裔封地。据史书记载,商朝末年,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(今安徽省亳州东南),称为梅伯,世称梅伯。至商纣时,梅国国君梅伯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杀害。武王灭商后,封梅伯后裔于黄梅(今湖北黄梅),号为忠侯,其后世子孙遂以封邑为氏,称梅姓,并尊梅伯为得姓始祖。
2.封地变迁:另一说武王灭商后,封梅伯后裔于梅邑(今安徽怀宁梅城),号为忠侯,其后世子孙以祖先封地为姓氏,亦称梅氏,史称梅氏正宗。此后,梅姓子孙逐渐繁衍,形成不同的支系。
二、源于姒姓
春秋时,越王勾践之后有被封于梅里的,其后代便以封邑名称为姓,称为梅氏。这支梅姓后散居沅湘一带。
三、少数民族改姓
1.百越族:南北朝时期,百越王梅安氏族的后裔汉化改姓为梅氏。此外,唐初安南蛮渠梅叔鸾也属于古越族后裔,其后代同样汉化改姓为梅氏。
2.满族:清朝时期,满洲八旗中的梅佳氏、梅勒氏等姓氏在改用汉姓时,多冠汉姓为梅氏。此外,蒙古族中的梅日根哈拉氏、俄勒斯特氏等姓氏在汉化过程中,也有改姓梅氏的。
四、其他来源
除了上述主要来源外,梅姓还可能源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,如古代羌族、氐族等。这些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交融过程中,逐渐接受并采用了汉族的姓氏制度,其中部分人以梅为姓。
综上所述,梅姓的起源和来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梅姓子孙不断繁衍和迁徙,形成了今天的梅姓族群。如今,梅姓在中国分布广泛,尤其在安徽、云南、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河南等地较为集中。